胃化水,上传与心生血,血为荣,故谷气清者为荣。
浊者为卫。
胃化谷为气,上传与肺,肺主气,气为卫,故谷气之浊者为卫。
荣行脉中。
荣血属阴,阴主#22 内,故荣行于血脉之中。
卫行脉外。
卫气属阳,阳主外,故卫行于血豚之外。
荣周不息。
荣卫周流,曾无休息。
五十而复大会。
人一日一夜,荣卫五十周,明日艮时,复大会于手太阴。
阴阳相贯。
阴阳更相贯串流通。
如环无端。
如环无有端倪。
故知荣卫相从也。
故知荣卫相与流行。
三十一难曰:
三焦者。
上焦、中焦、下焦。
何察?
何所禀赋。
何生?
何所发生。
何始?
始于何所。
何终?
终于何所。
其治常在何许?
治疗之法,常在何所。
可晓以不?
可通晓此理否。
然:三焦者,水谷之道路。
三焦与#23 次渎#24之官,水道出焉。水行自上焦入,自下焦出。
气之所终始也。
脍中为气海。又气海在脐下三寸,与#25 知气之终始。
上焦者在心下,下鬲,在胃上口。
此指上焦所在去处。
主内而不出。
主容纳水谷#26 而不出。
其治在羶中,玉堂下一寸六分,直两乳问陷者是。
胪中,穴名。直两乳中是穴。羶中为臣使之官,主气,布阴阳,和志达,喜乐由生。
中焦者,在胃中院,不上不下。
饮清中焦所在去处。
主腐熟水谷。
主腐顺#27 变化水谷,以为气血。
其治在齐傍。
齐傍左右各一寸,名天枢穴。
下焦者,当膀胱上口。
此指下焦所在去处。
主分别清浊,出而不内,以传导也。
以上应#28所纳水谷者,分而别之,清为小便,浊为大便,传导于其外。
其治在脐下一寸。
名阴交穴。
故名日三焦。
又总言之。
其府在气街。
气街者,阴阳道路也,在少腹毛中各二寸。是穴乃足阳明脉气所发,足阳明胃化谷为气,三焦又主三元之气,故其府在气街。
一本云冲。
此非扁鹊之语,盖吕氏再录之,云别本有此言也。气冲者,十二经根本,诸经行气之府,此义亦通。
藏府配像第五凡六首#29
三十二难曰:
五藏俱等。
五藏皆在腹肚中。
而心肺独在一鬲上者,何也?
心肺独在胸鬲之上者如何。
然:心者血,肺者气,血为荣,气为卫。
心为帝王,高居远视,心生血,血为荣。肺为华盖,位亦居高,肺生气,气为卫。
相随上下,谓之荣卫。
血流据气,气动依而#30或上或下,相随而行。
通行经络,荣周于身。
流通往来于十二#31经十五络中,周遍而不均。
故令心肺在鬲上也。
心肺乃血气之主,又通天气,故在鬲上。
三十三难日:
肝青象木。
肝色青,象东甲乙木。
肺白象金。
肺色白,象西庚辛金。
肝得水而沉。
肝遇水即沉。
木得水而浮。
木乃肝之气,遇水反浮而不沉。
肺得水而浮。
肺遇水即浮。
金得水而沉。
金乃肺之气,遇水反况而不浮。
其意何也?
肝木、肺金,况浮如何。
然:肝者,非为纯木也。
东方甲乙木,肝属木,非纯禀木之气。
乙角也。
甲为阳,乙为阴,乙带金#32非#33木音也。木为阳,金为阴,阴阳交错。
庚之柔。
东方甲乙木,畏西方庚辛金,乙嫁庚为妇,庚为阳,乙为阴,柔阴也。
大言阴与阳。
以阳#34木之大者言之,庚共#35阴阳,甲为阳,乙为阴。
小言夫与妇。
以用#36木之小者言之,莫若夫妇。甲乙木畏庚辛金,故释其妹乙嫁庚为妇,乙为妇阴,庚为夫阳。
释其微阳。
甲为阳,释甲之气。
而吸其微阴之气。
乙为阴,又怀金性,吸受乙阴之气。
其意乐金。
甲之意思,喜乐金性。
又行阴道多。
木七月受气,十月长,生自七月至十二月,多是阴道,正月临官,二月帝旺,方是阳道。
故肝得水而沉也。
乙与庚合,从夫之性,故肝得水而沉也。
肺者,非为纯金也。
西方庚辛金,肺属金,非纯金气。
辛商也。
庚为阳,辛为阴,辛带火性。商,金音也。火为阳,金为阴,阴阳交错。
丙之柔。
西方庚辛金畏南方丙丁火,辛嫁丙为妇,丙为阳,辛为阴,柔阴也。
大言阴与阳。
以肺金之大者言之,莫若阴阳,庚为阳,辛为阴。
小言夫与妇。
以肺金之小者言之,莫若夫妇,庚辛金畏丙丁火,故释其妹辛嫁丙为妇,辛为嫁#37 阴,丙为夫阳。
释其微阴。
辛为阴,释夫微阴之气。
婚而就火。
辛金就丙火,为婚姻。
其意乐火。
肺金之意,喜乐火性。
又行阳道多。
金正月受气,四月长生,自正月至六月,多是行阳道,至七月临官,八月帝旺,乃是行阴道。
故令肺得水而浮也。
丙与辛合,从夫之性,故肺遇水而浮。
肺熟而复沈。
肺生浮而熟沈。
肝熟而复浮,何也?
肝生况而复浮。
故知辛当归庚。
庚纯金性,辛带火性,故肺生则浮,至肺熟而复沉者,是知辛带火性,复还庚金之性。
乙当归甲也。
甲纯木性,乙带金性,故肝生则况,至肝熟而复浮者,是知乙带金性,复还甲木之性。
三十四难曰:
五藏各有声、色、臭、味;可晓知以不?
肝心脾肺肾皆有声音,皆有颜色,皆有香臭,皆有滋味,可晓知此理否。
然:十变。
论五藏止有五变,合藏府则有十变。
言肝色青。
五色之变在乎木也,五藏五色,由肝木之气更相溉灌,故各从其类,见其色。肝者木之精,震之气,其色青,位居束方。
其臭躁。
得火之变,故其臭则躁。
其味酸。
土受木味则酸,曲直作酸,酸取其收敛也。
其声呼。
金木相配,发声为呼。
其液泣。
水行气溉灌于子,故生泣也。
心色赤。
木之布色,在火赤也。
其臭焦。
五臭之变在乎火,五藏五臭,火盛则焦苦出焉。
其味苦。
脾主甘受味,火由土受之,则炎土作苦,苦取其燥泄也。
其声言。
金火相当,夫妇相见,发声为言。
其液汗。
水火交泰,蒸而成汗。
脾色黄。
木之布色,在土乃黄。
其臭香。
火之化土,其臭乃香。
其味甘。
脾土味甘,甘能受味,以取宽缓,行五味以养五藏,各从其类,以配其味,在本藏则甘。
其声歌。
金土相生,母子相见,发声为歌。
其液涎。
水行液,在脾为涎。
肺色白。
木之布色,至肺乃白。
其臭腥。
火之变,在金则腥。
其味辛。
土之受味,主肺为辛,辛取其散闺也。
其声哭。
五音之发在乎金,金发五音,以出五藏,各从其类,以发其声,金在本性为哭,谓肺属金,金商也,秋愁也,在志则愁哭。
其液涕。
水之行液,在肺或涕。
肾色黑。
木之布色,在肾乃黑。
其臭腐。
火主臭,在水为臭腐。
其味咸。
土之受味,在水则润下作咸,咸取其柔软也。
其声呻。
子之见母,乃发娇呻之声。
其液唾。
口液皆出于水,水行五液,分灌五藏,故诸藏各有液,在本官则为唾。
是五藏声、色、臭、味也。
总言五声、五色、五音、五液,递相荣养。
五藏有七神,各有所藏耶?
问五藏有七神,各藏其神气。
然:藏者,人之神气所舍藏也。
答合宅也,藏宿也,人之神气各藏于藏。
故肝藏魂。
随神而往来者谓之魄,肝藏魂,神气之辅弼也。
肺藏魄。
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,肺藏魄,精气之匡辅也。
心藏神。
心者神明之舍,心藏神,精气之化成也。
脾藏意与智。
心有所忆谓之意,意主所思,是非之心智之端也,智主所记。
肾藏精与志也。
两神相薄,合而成形,谓之精,在心为志,志者心之所之乎。
黄帝八十一难经慕图句解卷之四竟
#1合:原作‘台’,据文义改。
#2卵:原作‘卯’,据文义改。
#3生:据文义疑当作‘主’。
#4肾:疑当作‘肤’。
#5眩:《本义》、《集注》作‘暝’。
#6汗:《本义》、《集注》作‘大’。
#7一首:按本篇共有二难,故当为‘二首’,《集注》作‘凡二首’。
#8十二:原作‘十一’,据文义改。
#9奇,络也,零也:《集注》二十七难虞注作‘奇,斜也;奇,零也。’
#10维:疑当作‘□’。
#11故制:《集注》二十七难杨注作‘拘制’。
#12壬:疑当作‘任’。
#13行:疑当作‘冲’。
#14筋:疑当作‘肋’。
#15络:据文义当作‘维’。
#16臣:与文义不属,疑误。
#17维:《集注》作‘维维’。
#18维:《集注》作‘维维’。
#19脊:疑为‘者’之误。
#20中市:原作‘肺’,《素问·刺禁论》‘胃为之市’王冰注:谷所归,五味皆入,如市杂,故为之市。’据改。
#21肾气:《素问·经脉别论》作‘浊气’。
#22主:原作‘三’,据文义改。.与:据文义当作‘为’。.渎:原作‘滨’,据文义改。
#23与:文义不属,疑误。
#24谷:原作‘名’,据文义改。
#25顺:据文义当作‘熟’。
#26应:疑当作‘焦’。
#27藏府配像第五,凡六首:此九字原脱,据《集注》补。
#28气动依而:《集注》三十二难虞注作‘气动依血’。
#29中十二:原作‘上一’,据文义改。
#30中乙带金:《集注》三十三难杨注作‘乙带金气’。
#31非:文义不属,疑误。
#32阳:疑当作‘肝’。
#33划庚共:文义不属,疑误。
#34也甩:疑当作‘肝’。
#35嫁:据文义当作‘妇’。
#36味:此下《本义》有‘液’字。
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卷之五
卢国秦越人撰临川晞范子李駉子埜句解
三十五难曰:
五藏各有所。
所者,所止之地也。五藏各有其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