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小兒胎中宿熱,乳母飲食粗惡辛苦,乳汁不起兒,乳哺不為肌膚,心腹痞滿,萎黃瘦瘠,四肢痿躄繚戾,服之可令充悅方:
芍藥 柴胡各二兩 大黃 人參各一兩 乾薑如熱,以枳實代 甘草各半兩 鱉甲 茯苓各一兩半
右八味,為末,蜜丸如大豆。服一丸,一歲已上乳服三丸,七歲兒服十丸,日二。
牛黃圓,治小兒宿乳不消,腹痛驚啼方:
牛黃三銖 附子二枚 真珠 巴豆 杏仁各一兩
右五味,搗附子、真珠為末,下篩,別搗巴豆、杏仁令如泥,內藥及牛黃,搗一千二百杵,藥成。若乾,入少蜜足之。百日兒服如粟米一丸,三歲兒服如麻子一丸,五六歲兒服如胡豆一丸,日二,先哺乳了服之。膈上下悉當微轉,藥完出者病愈。散出者更服,以藥完出為度。
芒硝紫圓,治小兒宿食、癖氣、痰飲,往來寒熱,不欲食,消瘦方:'
芒硝 大黃各四兩 半夏 甘遂各二兩 代赭一兩 巴豆二百枚 杏仁一百二+枚
右七味,為末,別搗巴豆、杏仁,治如膏,旋內藥末,搗三千杵,令相和合,強者內少蜜。百日兒服如胡豆一丸,過百日至一歲服二丸,隨兒大小,以意節度,當候兒大便中藥出為愈。若不出,更服如初。
治八歲已上兒,熱結痰實,不能食,自下方:
芍藥 梔子 知母 大黃各二兩 柴胡二兩六銖#7 升麻 黃連 黃苓各二兩半 竹葉切,一升半 桔梗一兩半 細辛十五銖
右十一味,□咀,以水六升,煮取一升八合,去滓。分四服,十歲兒為三服。一本有枳實、杏仁各一兩半,而無#8桔梗、黃連。
治十五已下兒,熱結多痰,食飲減,自下方:
大黃 柴胡 黃苓各三兩 枳實一兩十八銖 升麻 芍藥 知母 梔子各二兩半 生薑十八銖 杏仁二兩 竹葉切,一升半
右十一味,□咀,以水六升半,煮取二升。十歲至十五者,分三服。
牛黃雙圓,治小兒結實,乳食不消,心腹痛方:
牛黃 太山甘遂各半兩 真珠六銖 杏仁 芍藥 黃苓各一兩 巴豆十八銖
右七味,為末,蜜丸。一歲兒飲服如麻子二丸,但隨兒大小加減之。
牛黃鱉甲圓,治少小癖實壯熱,食不消化,中惡性氣方:
牛黃 厚朴 茯苓 桂心 芍藥 乾薑各半兩 鱉甲 麥麯 柴胡 大黃 枳實 芎藭各一兩
右十二味,為末,蜜丸如小豆大。日三服,以意量之。
芫花圓,治小兒心下痞,痰癖結聚,腹大脹滿,身體壯熱,不欲哺乳方:
芫花 黃苓各一兩 大黃 雄黃各二兩半
右四味,為末,蜜和,更搗一千杵。三歲兒至一歲已下服如粟米一丸。欲服丸,內兒喉中,令母與乳。若長服消病者,當以意消息與服之,與乳哺相避。
真珠圓,治小兒痰實結聚,宿癖贏露,不能飲食方:
真珠半兩 麥門冬一兩 蕤仁二百枚 巴豆四十枚
右四味,為末,蜜丸。期歲兒服二丸如小豆大,二百日兒服如麻子二丸,漸增,以知為度,當下病赤黃白黑葵汁,下勿絕藥,病盡下自止。久服使小兒肥白,已試驗。
鱉甲圓,治少小腹中結堅,脅下有疹,手足煩熱方:
鱉甲 芍藥 大黃各三+銖 茯苓 柴胡 乾薑各二+四銖 桂心六銖 □蟲 蠐螬各二十枚
右九味,為末,蜜和。服如梧子七丸,漸漸加之,以知為度。
鱉頭圓,治小兒痞氣,脅下腹中有積聚,堅痛方:
鱉頭一枚 甘皮半兩 虻蟲 □蟲 桃仁各十八銖
右五味,為末,蜜丸。服如小豆二丸,日三。大便不利,加大黃十八銖,以知為度。
治小兒羸瘦惙惙,宜常服,不妨乳方:
甘草五兩,為末,蜜丸。一歲兒服如小豆十丸,日三,服盡即更合。
桂心橘皮湯,治小兒五六日不食,氣逆方:
桂心 人參各半兩 橘皮三兩 黍米五合 成籜薤五兩
右五味,□咀,以水七升先煮藥,煎取二升,次下薤米,米熟藥成,稍稍服之。
地黃圓,治少小胃氣不調,不嗜食,生肌肉方:
乾地黃 大黃各一兩六銖 茯苓十八銖 當歸 柴胡 杏仁各半兩
右六味,為末,以蜜丸如麻子大。服五丸,日三。
馬通粟圓,治少小脅下有氣,內痛,喘逆,氣息難,往來寒熱,贏瘦不食方:
馬通中粟十八銖 杏仁 紫菀 細辛各半兩 五味子 石膏 秦艽 半夏 茯苓各六銖
右九味,為末,蜜丸。服如小豆十丸,日三,不知加至二十丸。
治小兒下痢,腹大且堅方:
以故衣帶多垢者,切一升,水三升,煮取一升,分三服。
又方:
腹上摩衣中白魚,亦治陰腫。
治少小腹脹滿方:
燒父母指甲灰,乳頭上飲之。
又方:
韭根汁和猪脂煎,細細服之。
又方:
車轂中脂和輪下土,如彈丸,吞之立愈。
又方:
米粉、盥等分,炒變色,腹上摩之。
治小兒癖:
灸兩乳下一寸各三壯。
當歸圓,治小兒胎寒□啼,腹中痛,舌上黑,青涎下方:一名黑丸
當歸 狼毒各九銖 吳茱萸一作杏仁 蜀椒各半兩 細辛 乾薑 附子各十八銖 巴豆十枚 豉七合
右九味,搗七種下篩,稱藥末令足,研巴豆如膏,稍稍內末,搗令相得,蜜和,桑杯盛,蒸五升米飯下,出搗一千杵。一月兒服如黍米一丸,日一夜二,不知稍加,以知為度。亦治水癖。
馬齒礬圓,治小兒胎寒□啼,驚癇腹脹,不嗜食,大便青黃,內冷,或有實不可吐下方:
馬齒礬一斤,燒半日,以棗膏和。大人服如梧子二丸,日三;小兒以意減之,以腹內溫為度,有實實去,神妙。
治小兒忽患腹痛,夭矯汗出,名曰胎寒方:
煮梨葉濃汁七合,可三四度飲之。
半夏圓,治小兒暴腹滿欲死方:
半夏隨多少,微火炮之,搗末。酒和服如粟米粒大五丸,日三,立愈。
治小兒霍亂吐痢方:
人參一兩 厚朴 甘草各半兩 白术十八銖
右四味,□咀,以水一升二合,煮取半升。六十日兒服一合,百日兒分三服,期歲分二服,中間隔乳服之。乳母忌生冷、油膩等。一方加乾薑一分,或加生薑三分。
藿香湯,治毒氣吐下,腹脹,逆害乳哺方:
藿香一兩 生薑三兩 青竹茹 甘草各半兩
右四味,□咀,以水二升,煮取八合。每服一合,日三。有熱加升麻半兩。
治孩子霍亂,已用立驗方:
人參蘆籜各半兩 扁豆藤二兩倉米一撮
右四味,□咀,以水二升,煮取八合,分溫服。
又方:
人參一兩 木瓜一枚 倉米一撮
右三味,□咀,以水煮,分服,以意量之,立效。
治小兒霍亂方:
研尿滓,乳上服之。
又方:
牛涎灌口中一合。
治少小吐痢方:
亂髮半兩,燒灰 鹿角六銖
右二味,為末,米汁服一刀圭,日三服。
又方:
熱牛屎含之。一作牛膝。
又方:
燒特豬屎,水解取汁,少少#9服之。
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十二竟
#1各六銖:影宋刻本『紫菀、杏仁、黃苓、當歸、甘草』各用『半兩』。
#2各六兩:影宋刻本作『各六銖』。
#3各二銖:影宋刻本作『各三銖』。
#4白木:影宋刻本無此二字,共十一味。
#5冬:原脫,據影宋刻本補。
#6五銖:影宋刻本作『五合』。
#7二兩六銖:影宋刻本作『一兩六銖』。
#8無:原脫,據影宋刻本補。
#9少:原作『小』據影宋刻本改。
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卷之十三
宋朝奉郎守太常少卿充秘閣校理林億等校正
少小嬰孺方
癰疽瘟疾第八論 方 灸法
漏蘆湯,治小兒熱毒癰疽,赤白諸丹毒,瘡痛方:
漏蘆 連翹《肘後》用白薇 白斂 芒硝《肘後》用芍藥 甘草各六銖 大黃一兩 升麻 枳實 麻黃 黃苓各九銖
右十味,□咀,以水一升半,煎取五合。兒生一日至七日,取一合分三服;八日至十五日,取一合半分三服;十六日至二十日,取二合分三服;二十日至三十日,取三合分三服;三十日至四十日,取五合分三服。《肘後》治大人,各用二兩,大黃三兩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三服,其丹毒須針纔去血。《經心錄》無連翹,有知母、芍藥、犀角各等分。
五香連翹湯,治小兒風熱毒腫,腫色白,或有惡核瘰,附骨癰疽,節解不舉,白丹走竟身中,白疹瘙不已方:
青木香 熏陸香 雞舌香 沉香 麻黃 黃苓各六銖 大黃二兩 麝香三銖 連翹 海藻 射干 升麻 枳實各半兩 竹瀝三合
右十四味,□咀,以水四升,煮藥減半,內竹瀝,煮取一升二合。兒生百日至二百日,一服三合;二百日至期歲,一服五合。一方不用麻黃。
連翹圓,治小兒無故寒熱,強健如故,而身體頸項結瘰,及心腹脅背裹有堅核不痛,名為結風氣腫方:
連翹 桑白皮 白頭翁 牡丹 防風 黃檗 桂心 香豉 獨活 秦艽各一兩 海藻半兩
右十一味,為末,蜜丸如小豆。三歲兒飲服五丸,加至十丸,五歲已上者,以意加之。
洽丹毒,大赤腫,身壯熱,百治#1不折方:
寒水石十六銖 石膏十三銖 藍青十二銖。冬#2用乾者 犀角 柴胡 杏仁各八銖 知母十銖 甘草五銖 羚羊角六銖 芍藥 黃苓各七銖 梔子十一銖 竹瀝一升 生葛汁四合,澄清 蜜二兩#3
右十五味,□咀,以水五升并竹瀝,煮取三升三合,去滓,內杏仁脂、葛汁、蜜,微火煎取二升。一二歲兒服二合,大者量加之。
麻黃湯,治小兒丹腫,及風毒風疹方:
麻黃一兩半 獨活 射干 甘草 桂心 青木香 石膏 黃苓各一兩
右八味,□咀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。三歲兒分為四服,日再。
又方,治小兒惡毒丹及風疹方:
麻黃 升麻 葛根各一兩 射干 雞舌香 甘草各半兩 石膏半合
右七味,□咀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。三歲兒分三服,日三。
搨湯,治小兒數十種丹方:
大黃 甘草 當歸 芎藭 白芷 獨活 黃苓 芍藥 升麻 沉香 青木香 木蘭皮各一兩 芒硝三兩
右十三味,□咀,以水一斗二升,煮取四升,去滓,內芒硝,以綿搵湯中,適寒溫搨之,乾則易之,取瘥止。
治小兒溺竃丹,初從兩股及臍間起,走入陰頭,皆赤方:
桑根皮切一斗,以水二斗,煮取一斗,以洗浴之。
治小兒丹毒方:
搗慎火草,絞取汁塗之良。其丹毒方具在別卷。
治小兒赤遊腫,若遍身,入心腹即能殺人方:
搗伏龍肝為末,以雞子白和傳,乾易之。
又方:
白豆末,水和傅之,勿令乾。
治小兒半身皆紅赤,漸漸長引者方:
牛膝 甘草
右二味,□咀,合得五升,以水八升,煮三沸,去滓,和伏龍肝末傅之。
治小兒身赤腫起者方:
熬米粉令黑,以唾和傅之。
又方:伏龍肝亂髮灰
右二味,為末,以膏和傅之。
治小兒卒腹皮青黑方:
以酒和胡粉傅上。若不急治,須臾便死。
又,灸臍上下左右去臍半寸,并鳩尾骨下一寸,凡五處,各三壯。
五香根實湯,治小兒著風熱,痦堅如麻豆粒,瘡癢搔之,皮剝汁出,或遍身頭面年年常發者方:
青木香九銖 麝香六銖 雞舌香 熏陸香 沉香 防風 秦艽 漏蘆各半兩 升麻 黃苓 白斂 麻黃各一兩 枳實一兩半 大黃一兩十八銖
右十四味,□咀,以水五升,煮取一升八合。兒五六歲者,一服四五合;七八歲者,一服六合;十歲至十四五者,加大黃半兩,足水為一斗,煮取二升半,分三服。
治小兒火灼瘡,一身盡有,如麻豆,或有膿汁,乍痛乍癢方:
甘草 芍藥 白斂 黃苓 黃連 黃檗 苦參各半兩
右七味,為末,以蜜和,傅之,日二夜一。亦可作湯洗之。
治小兒瘡初起,熛漿似火瘡,名曰熛瘡,亦名爛瘡方:
桃仁熟搗,以面脂和,傅之。亦治遍身赤腫起。
又方:
馬骨燒灰傅之。
水銀膏,治小兒熱瘡方:
水銀 胡粉 松脂各三兩
右三味,以猪脂四升煎松脂,水氣盡,下二物,攪令勻,不見水銀,以傅之。
治小兒上下遍身生瘡方:
芍藥 黃連 黃苓各五兩 苦參八兩 大黃二兩 蛇床子一升 黃檗五兩 拔葜一斤
右八味,□咀,以水二斗,煮取一斗,以浸浴兒。
苦參湯,浴小兒身上下百瘡不瘥方:
苦參八兩 地榆 黃連 王不留行 獨活 艾葉各五兩 竹葉二升
右七味,□咀,以水三斗,煮取一斗,以浴兒瘡上,浴訖,傅黃連散。
治三日小兒頭面瘡起,身體大熱方:
升麻 柴胡 石膏各六銖 甘草 當歸各十二銖 大黃 黃苓各十八銖
右七味,□咀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。分服,日三夜一,量兒大小用之。
治小兒身體、頭面悉生瘡方:
榆白皮隨多少,曝令燥,下篩,醋和塗綿,以傅瘡上,蟲自出。亦可以猪脂和塗之。
枳實圓,治小兒病風瘙,癢痛如疥,搔之汁出,遍身□如麻豆粒,年年喜發,面目虛肥,手足乾枯,毛髮細黃,及肌膚不光澤,鼻氣不利。此則少時熱盛極,體當風,風熱相薄所得也。不早治之,成大風疾方:
枳實一兩#4 菊花 蛇床子 防風 蒺藜子 白薇 浮萍各一兩 天雄 麻黃 漏蘆各半兩
右十味,為末,蜜和如大豆許。五歲兄飲服十丸,加至二十丸,日二;五歲已上者,隨意加之,兒大者可為散服。
治小兒風瘙癮疹方:
蒴藋 防風 羊桃 石南 秦椒 升麻 苦參 茵芋 芫花一云茺蔚 蒺藜 蛇床子 枳實 礬石各一兩
右十三味,□咀,以漿水三斗,煮取一斗,去滓,內礬,令小沸,浴之。
又方:
牛膝末,酒服方寸匕。漏瘡多年不瘥,搗末傅之。亦主骨疽、癲疾、瘰,絕妙。
澤蘭湯,主丹及癮疹入腹殺人方:
澤蘭 芎藭 附子 茵芋 藳本 莽草 細辛各十二銖
右七味,□咀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半。分四服,先與此湯,然後作餘治。
治小兒手足及身腫方:
以小便溫暖漬之,良。
又方#5:
巴豆五十枚,去心皮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以綿內湯中,拭病上,隨手消。并治癮疹。
論曰:小兒頭生小瘡,浸淫疽癢,黃膏出,不生痂,連年不瘥者,亦名妬頭瘡。以赤龍皮湯及天麻湯洗之,內服漏蘆湯,外#6宜傅飛烏膏散,及黃連胡粉、水銀膏散。方具在別卷。
藜蘆膏,治小兒一切頭瘡,久即疽癢不生痂方:
藜蘆 黃連 雄黃 黃苓 松脂各二兩#7豬脂半斤 礬石五兩
右七味,為末,煎令調和,先以赤龍皮天麻湯洗訖,傅之。赤龍皮槲木皮是也。
治小兒頭瘡,經年不瘥方:
松脂 苦參 黃連各一兩半 大黃 胡粉各一兩 黃苓 水銀各一兩六銖 礬石半兩 蛇床子十八銖
右九味,為末,以臘月豬脂和,研水銀不見,傅之。
又方:
取屋塵末和油瓶下滓,以皂莢湯洗,傅之。
又方:
取大蟲脂傅之。亦治白禿。
又方:
髮中生瘡頂白者,皆以熊白傅之。
治小兒頭瘡方:
胡粉一兩 黃連二兩
右二味,為末,洗瘡去痂,拭乾傅之,即瘥。更發,如前傅之。
又方:
胡粉 連翹各一兩 水銀半兩
右三味,以水煎連翹,內胡粉、水銀和調,傅之。
又方:
白松脂 胡粉各二兩 水銀一兩 豬脂四兩
右四味,合煎,去滓,內水銀粉,調傅之。大人患同。
苦參湯,治小兒頭瘡方:
苦參 黃苓 黃連 黃檗 甘草 大黃 芎藭各一兩 漢華子三合
右八味,□咀,以水六升,煮取三升,漬布搨瘡上,日數過。
治小兒頭上惡毒腫痤癤諸瘡方:
男子屎尖燒灰,和臘月豬脂,先以酢泔清凈洗,拭乾,傅之。
治小兒禿頭瘡方:
取雄鷄屎,陳醬汁、苦酒和,以洗瘡了,傅之。
又方:
芫花,臘月豬脂和如泥,洗去痂,傅之,日一度。《千金翼》治白禿。
治小兒頭禿瘡方:
葶藶子細末,先洗,傅之。
又方:
不中水蕪菁葉燒作灰,和豬脂傅之。
治小兒頭禿瘡,無髮苦癢方:
野葛末 豬脂 羊脂各一兩
右三味,合煎令消,待冷,以傅之,不過三上。
治少小頭不生髮,一物揪葉方:
揪葉搗取汁,傅頭上,立生。
治小兒頭不生髮方:
燒鯽魚灰末,以醬汁和,傅之。
治小兒瘡方:
冢中石灰傅之,厚著之,良。
又方:
燒桑根灰傅之,并燒烏羊角作灰,相和傅之。
治小兒疽方:
丹砂 大黃各三+銖 雄黃 茹漆頭者 雌黃各二十四銖 礬石 馬齒者 莽草各十八銖 黃連三+六銖
右八味,□咀,以豬脂一升三合,微火煎,三上三下膏成,去滓,下諸色#8末攪凝,傅之。
治小兒惡瘡方:
熬豉令黃,為末,傅瘡上,不過三傅,愈。
治小兒疽極,月初即生,常有黃水出方:
酢和油煎令如粥,及熱傅之,二日一易。欲重傅,則以皂莢湯洗瘡,乃傅之。
治小兒月蝕瘡,隨月生死方:
以胡粉和酥傅之,五日瘥。
治月蝕,九竅皆有瘡者方:
燒蚯蚓屎末,和豬膏傅之。
又方:
水和粉傅之。
治小兒浸淫瘡方:
竈中黃土髮灰
右二味,各等分,為末,以豬脂和,傅之。
治小兒黃爛瘡方:
四交道中土竈下土
右二味,各等分,為末以傅。亦治夜啼。
又方:
燒艾灰傅之。
又方: